English

哲学与诗的联姻

1999-07-23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
哲学与诗的联姻,在中外哲学史上并不罕见。哲学可以采取诗的形式,诗中亦可蕴含哲理。老子的《道德经》就是一步优美的韵律诗,古罗马哲学家卢克莱休的长诗《物性论》就是古代原子唯物论的著作。陈志良的《荒野的沙沙声———与先哲论道》(新华出版社出版),是以散文诗的形式写成的哲学著作,他通过这本书表达了自己哲学的道路和存在方式。如作者认为,“有用的东西是有用的,无用的东西却不是无用的;无用也是一种用处,是比有用更重要的一种用处。无用的用处便是无不用。无用以无用的特征破坏着有用,使人类的发展超出有用,给人类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发展空间。无不用把新的想象无所不在地渗入所有的有用,使有用向新的方面发展。无用而无不用,这才是哲学的真谛。”(《哲学是无用之学》)“哲学的前提便是‘哲学是什么’……这是一个世世代代都提出,世世代代都以为回答清了而实际上也回答不清的问题……如果‘哲学是什么’是一个可以回答清的问题,那么即便有超出该边界的新哲学产生出来。如果‘哲学是什么’是一个说不清的问题,那么每一个时代实际上都形成并说清了某一哲学。若‘哲学是什么’能够一劳永逸说清楚,那么人类将不再前进;若‘哲学是什么’说不清,那么人类实际上没有前进过。人类既然在前进,那么哲学就应该是一个既说得清又说不清的问题。”(《哲学的草地常绿,往昔的青青草已不复存在》)总之,陈志良的诗中有哲学,哲学之中又有诗,诗与哲学交融在一起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